- 上海輕軌緣何連接江蘇小城?
在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,一列來自上海的輕軌,每天在兆豐、光明、花橋3個站點穿梭,在一系列試運行工作之后,本月16日將正式開通。
花橋“不在上海,就在上海”的口號,一瞬間變得更為實在。
“這是全國首條跨省際軌交工程,它的即將通車運營也使昆山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率先邁進了地鐵時代。”昆山市市長路軍說。
從當年的一個農業小鎮,到變身一個大上海的國際商務衛星城,位于江蘇東大門的花橋,正在展示一種怎樣的魅力?
城市:留根產業與人才
城市、產業、人才,誰才是最重要的一環?這就像是雞與蛋的關系。在花橋規劃建設局局長曾于祥看來,城市是永恒的,一個綠意盎然、充滿生機的城市,才能讓產業、人才生根。
花橋城市規劃首先融入國際化思維。花橋國際商務城啟動初期,先后聘請上海城規院、新加坡城邦、香港易道、英國阿特金斯等國內外知名機構,編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和國際水準的總體規劃、功能分區規劃、控制性規劃和城市設計等不同層次、不同深度的規劃30余項,道路交通、景觀設計等專項規劃600余項。低碳行動,花橋緊隨國際潮流。2011年,《花橋國際商務城低碳城市建設行動綱要》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發布,花橋也成為江蘇省首個城市低碳建設試點區。目前,商務城已建在建綠色建筑超過377萬平方米,綠色建筑的數量和面積均占到全省的近十分之一。隨著輕軌的開通,花橋正在實施以TOD(公共交通)引導城市發展的戰略。
讓一座城市充滿“智慧”,花橋積極嘗試。作為全國首批90個智慧城市試點之一,花橋智慧城市基礎平臺建設不斷推進,人口庫、經濟庫、法人庫、建筑庫、地理庫,以及臺商信息庫、金融服務外包信息數據庫等專項數據庫正在全面構建。如今,在花橋各個社區,留守老人只要輕按身邊呼叫系統,社會化服務機構就會第一時間趕到提供幫助。
繼2011年獲得聯合國“環境規劃示范園區優秀案例”之后,今年,花橋再次提出了爭創國家級現代服務業生態示范園區的目標。
產業:引領發展轉型走在花橋,凱捷咨詢、戴爾服務等國際知名服務機構隨處可見;華道數據、易方呼叫等,讓你感受到這里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緊密聯系;每一位工作人員隨口而出的BPO、IPO、KPO,更讓你感受一種與這個城市相匹配的產業文化。
花橋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振躍說,花橋商務城在開發建設初期,就有了明確的產業定位,即“融入上海、面向世界、服務江蘇”。為此邀請了美國麥肯錫公司對產業定位、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進行策劃,明確建設以金融服務外包為特色,以現代商貿為支撐,總部經濟、研發設計、物流供應鏈條管理協同發展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。
短短幾年間,凱捷咨詢、簡柏特等一批國內外知名服務外包企業進駐;以恩斯克投資、建滔(中國)投資為代表的綜合性總部,以諾亞財富、研祥金融為代表的金融服務總部,以NSK研發、中德宏泰為代表的獨立研發機構,以漢庭總部為代表的區域性總部,以潤華商業、哈森商貿為代表的銷售總部加速集聚;亞馬遜、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企業,海峽基金、東吳創新資本等一批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,海潤影視、游站等一批文化產業項目落戶發展,花橋的現代服務業形態不斷豐富。
一個傳統的農業小鎮,在2006年之后,完成了一次神奇的蝶變。2006年起,花橋現代服務業每年以30%的速度遞增,預計今年將達到122億元。目前,花橋注冊服務業企業1714家,其中現代服務業企業630家;服務業中,總部經濟、現代物流、金融服務外包、文化創意、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主導產業占75%以上,產業結構從當年的“二三一”變成了“三二一”。今年1—8月份,花橋完成GDP102.2億元,同比增幅13.5%;服務業增加值70.9億元,同比增幅22.6%;服務業占GDP比重達69%。
花橋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沈仁龍說,商務城就是一塊試驗田,為全市乃至全省產業轉型提供示范引領。
宜居:讓空心變中心
如果城市背后“長出”萬頃良田,那該是一種怎樣的視覺震撼?在花橋天福村,就有這樣一處近萬畝的農田,其中正在建設的天福生態公園,更是將城市和鄉村有機融為一體。
曾于祥認為,國際化首先是本土化,要保存鄉村記憶,理順城市肌理,“處處體現生機盎然的第一感覺。”近年來,花橋幾乎每年誕生一個200畝左右的公園,目前已經形成九大公園,其中橋苑濕地公園還晉升國家級,“人在綠中走,車在林中行”成為現實感受。去年,花橋新增綠化面積110萬平方米,全城綠化覆蓋率超過40%。快速發展的城市,教育、商業、娛樂、休閑等基礎設施滯后,會帶來“空心化”現象。而對于高端商務人士來說,這是判定宜居標準的重要條件。雖然近年來已經引進了希爾頓、麥當勞、易買得、綠地商圈等項目,但是花橋覺得遠遠不夠。為了滿足30萬商務人口的需要,花橋加快城市綜合體、國際會展會議中心、品牌酒店、公共文化中心、特色街區等重大功能項目建設,并帶動行政、商務、商業、文體四大城市中心功能區成型。
軌交通車成為花橋完善城市功能的又一契機。曾于祥表示,花橋將打造兩大城市功能軸:一是在軌交沿線串聯各類公共設施服務中心,形成一條生活軸;二是以薛趙路為核心形成一條產業軸,北連即將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海峽兩岸(昆山)商貿示范區,南接服務外包區、吳淞江沿岸未來發展區,實現城市功能與產業功能的有機結合,從而填補整個城市“空心”,呈現各類“中心”,適宜高端商務人群和本地居民的多種需求。
城市與產業、人才近乎完美的融合,讓花橋魅力凸顯。而隨著R11號線的開通,這個處于江蘇東大門的商務城,將在長三角的發展舞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。
昆山日報記者 茅玉東 張 歡
- 【返回】
電話:0512-57151299
傳真:0512-57900398
傳真:0512-57900398
公司新聞
您的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